首页 > 回忆养生资讯 » 正文

“一分音符” | 专业科普丨+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一分音符” | 专业科普

这两天,有一段乐理视频很火

<iframe allowfullscreen="" 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9277tf497"></iframe>

这位小王老师说得对不对呢

正确答案

一分音符一般被称为

全音符

如果大家去查阅度娘或者咨询音乐老师,通常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如图:

似乎,全音符=4拍

但是

这个解释不科学

有漏洞

欢迎来到沥姐课堂

漏洞1

缺少时值基准限定

在现代西方节奏概念中,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等下属层级音符之间为2的倍数关系,如下:

但是全音符应该是多长时值,需要前提限定,只有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前提下,它才为四拍,如果以二分音符为一拍的前提下,它就缩水为两拍了。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情况下,它就=?拍了呢,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大家自己算,哈哈。

所以,科学地来说,不能直接把全音符解释为等于四拍。虽然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作品它基本都是四拍的时值。

漏洞2

需要有历史时期限定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西方现代乐理,而历史上,很多概念与今天并不相同,节奏概念就非常不同。

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技法和乐理体系是从中世纪(5—14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发展而来的。中世纪早期,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艺术音乐的主体,这是一种曲调朴素、风格庄重肃穆的宗教歌曲,最开始只是自由的简单吟唱,并没有准确的时值节拍,也没有多声部,采用一种只记录旋律高低起伏的提示性乐谱——纽姆谱

这种谱子,如果你事先完全没有学唱过这首圣咏歌曲,等于白瞎。节奏很显然并不重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

公元9世纪末,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出现,节奏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如果不限定节奏和节拍,就没法协调各个声部的音乐进行,会杂乱无章。

但是,直到13世纪,西方音乐的节奏节拍,基本上都是三拍子系统的。说得准确一点,音符不是按照二等份划分,而是三等份。

1250年,德国人弗朗克出版了一本讨论节奏问题的著作《有量音乐艺术》,对于音符时值和休止符都进行了详细地划分和规定。书中指出了三种最重要的音符——长音符、短音符和小音符。它们之间如果正常情况下应该采取完整拍划分,即以3等份划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完整划分,也就是2等份划分。如图:

中世纪的音乐家认为,完整拍才是比较正常的划分。因为3这个数字在他们看来非常吉利,它代表了基督教所认为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由此,中世纪音乐最常用的节奏也都是三拍子类型的。比如:

但是从13世纪末以来,随着音乐写作越来越复杂,对于更细碎、短小时值音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于是之前被认为不完整划分的二等份体系逐渐取代了三等份体系。所以,在现代西方乐理中,音符的三等份划分反倒成为了特殊时值划分,我们称之为三连音,而通常情况下是按照二等份来层级划分的。

因此,全音符如果放在中世纪的乐理概念当中,它属于特殊划分的不完整拍,是比较奇葩、不太常用的一种音符。它逐渐变成西方音乐的主角,始于14世纪。而且在中世纪,它最早的书写方式不是一个空心的圆圈,而是一个实心的小方块。

全音符被书写成空心圆圈○是从16世纪之后才开始的。

一个“全音符”乐理问题,牵扯出来一段西方音乐发展历史。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然总是要闹笑话的。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儿吧,拿去,不谢!

沥姐说中国音乐

沥姐最新畅销音乐科普

最具趣味又不失段位的音乐史读物

献给热爱音乐的你

9—99岁均可阅读

各大网络书城均可轻松购

点阅读原文,遇见沥姐

责任编辑:

标签:音符 音乐
台湾警方连夜逮捕斗殴事件22人丨#x
原创杨幂刘恺威被爆正式分家,男方身家才5亿,杨幂事业全开狂分45亿丨#x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