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娱乐资讯 » 正文

原创扬州一古墓,四周被大量白色固体包围,专家考证后做出结论丨#x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扬州一古墓,四周被大量白色固体包围,专家考证后做出结论

2017年春,江苏潘桥村的几位农民在下地干农活的时候,竟然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随后该村村长将农民发现古墓的情况,上报给了上级有关部门。得到消息后,杭州市文物管理局,立即派出考古队赶赴潘桥村,准备对发现的古墓展开抢救性的挖掘工作。然而就在考古队初步完成清淤工作后,却被眼前出现的古墓惊呆了。

原来,清除淤泥后,该古墓四周充斥着大量的白色固体。在场的考古队员纷纷猜测,难道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发生了尸变,或是墓主人与道教有关?白色的固体难道是糯米?正是这些原因,墓主的家人才会在下葬墓主棺椁时,请道士用糯米作为古墓的封土层?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一位年长的考古专家经仔细分析后,对身边的考古队员大喊道:大家仔细清理淤泥,这座古墓应该是元明时期的“浇浆墓”,这些白色的固体是古人所使用的“混凝土”。

年老的考古专家为何肯定该古墓是一座元明时期的浇浆墓呢?原来在三年前的扬州马庄村,考古专家参与了一座类似古墓的挖掘工作。当时马庄村的一位村民,在下地干农活时,一锄头刨地出了一块刻有复杂花纹的砖头。认为自己刨出文物的该村民,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随后得到消息的扬州市文物局组织考古工作人员前往马庄村古墓发现现场。

考古队对马庄村古墓,完成初步清理淤泥的工作后发现,该座古墓占地面积不到20平米,四周有少量的白色固体。通过出土的墓志铭考古队得知,该古墓是一座明朝中期的单人墓葬,该古墓的规格与墓葬形制都比较寒酸。而如今对考古队员大喊的年长考古专家,正是当年参与马庄村明代古墓发掘工作中的一员。

在年长考古专家的指挥下,考古队对潘桥村元明古墓完成了初步清淤工作。随后考古队在封锁发掘现场的同时,还将发现元明时期浇浆墓的消息上报给了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同年11月,江苏文物考古研究所特意请来了北京的考古专家赶赴潘桥村,指导发掘和分析该古墓的遗留问题。当北京的考古专家见到古墓四周厚厚的白色固体时,立马脱口而出说道:这是元、明两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浇浆墓,白色的固体为糯米砂浆,其主要成分为草木灰,糯米等。古代富人会用这种特殊的砂浆修建古墓,而砂浆就等同于现如今的混凝土。

到底什么是浇浆墓?在古代,工匠会根据墓主家提出的要求,先挖出主墓室,随后工匠们才会将棺椁、随葬物品逐一放进墓室中。然后工匠们会在墓葬四周用青砖搭砌出主墓室外围轮廓。墓室整体结构搭建完毕后,工匠们才会在砖块和墓葬缝隙处填入厚厚的糯米汁。一切完备后,古代工匠才会在墓葬上方盖上封土。

说是糯米汁并不足够贴切,叫混合黏性砂浆更为确切一些。因为其中还会加入草木灰,石子等物,这样做是为了增加砂浆的黏性。糯米砂浆不但能保证古墓的坚固,还能让古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

由于使用了浇浆技术,潘桥村古墓中的主棺封存完好,墓主人尸身保存的也较为完整。通过考证得知,该古墓墓主人为男性,下葬时年纪为五十八岁,身高为一米六五。打开主墓室的棺椁后,考古队发现墓主人的面部轮廓,头发,牙齿依然清晰可辨。

棺椁中墓主人的衣物,下葬时所盖的棉被、棉靴、金银器皿等也保存完好。通过墓主人的随葬物品以及古墓使用浇浆封土技术,考古专家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是明朝初期江南当地的一位“土财主”。从陪葬品推断墓主身份也许不够准确,但是使用浇浆封土技术修建陵墓,却成为考古专家做出如此大胆推测的原因。

浇浆封土技术修建陵墓是极度耗费财力的。糯米混合砂浆看似简单,却是用糯米磨成粉,加入冷水调和,然后再用大缸加水烧火,边烧边加入糯米粉、草木灰,不断搅拌而制成的一种黏和剂。糯米混合砂浆耐久性好,粘合度高,防水性与密封性都很强,人们熟知的万里长城,在修建时也曾使用过糯米混合砂浆。

参考文献:《墓葬种类大解》

责任编辑:

智美欣美业联合创始人——李勇老师。 - 副本 (5)丨#x
祛斑祛痘康联系谁能加入?联系方式多少? - 副本 (7)丨#x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