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娱乐资讯 » 正文

习俗:【七月半】潮汕人“鬼节”会做些什么呢?丨+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习俗:【七月半】潮汕人“鬼节”会做些什么呢?

"七月半"的追溯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鬼节"。这天晚上,纸莲花托起的蜡河灯起伏在蜿蜒的河流中,逐波而荡,或明或暗,幽蓝的河水在暗夜里如冥界的通道,载着凡间的思念缓缓流逝。

在北方,关于七月十五的记忆在大多数家庭或许已经收缩为死去的亲人"送纸钱",或者更少,没有任何可展的活动了。但是在南方,特别是港澳台地区,自进入阴历七月,家家户户开设祭台、举行仪式,祭祖、超度、放河灯、为游魂备"饭";无论是生者还是那些饥肠辘辘返家的灵魂,都会怀着顾念安好的激动;阑珊的灯火汇集让整整一个月都夜以继昼。

从"鬼结"到"鬼节"

七月十五,如果追溯其渊源,不得不说到古人的鬼神观念。《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古人认为,亡者的灵魂是永不寂灭的,死亡是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因此产生了两元的生活世界观,即阳界和阴界。在传统宗教观念中,这两元世界并没有截然分隔,生者与死者常以特殊的交感方式进行对话与沟通。生者会为亡者超度,祈求其在阴界得以关照;亡者也会在冥冥之中保佑生者,并赐予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亡者尤其是先祖亡灵萌生出一种敬畏、崇拜的心态,从而获得精神慰藉,由此也形成了祭祀亡灵、祖先崇拜的古俗。

七月十五,最早便是上古时期荐新祭祖古俗的遗续。上古时代,先民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在不同的节点来祭祀祖先,寄托哀思。

《管子·幼官图》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

《春秋繁露·四祭》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祭先祖也。"其中,"秋尝"也时常被称为"荐新",因秋季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让祖先尝尝刚熟的鲜食,即向祖先预报收成的消息,以感谢其庇佑。秋祭的具体日期最初可能并不确定,以后才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这种国家祭典迎合了民间的祖先崇拜观念,虽早就在国典中消失,却在民间延续。

如《民国芜湖县志》记载,"中元,人家皆具鱼菽荐新谷于祖考,呼为'羹饭',元俗所谓'烧饭'也。"《山东省建国后地方志·城一村志》记载:" 七月十五……多是傍晚在家中祭祖。同时拔五谷各一株,系为一束,放于堂前。"浙江杭州至今流传俗谚说:"七月中元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

儒家孝文化的推动

儒家孝文化对节俗祭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国家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思想统治之根基,千方百计将孝文化灌输到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之中。

如《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种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影响着民众价值观,由孝敬之心出发而更加虔诚地祭祖,而祭祀先人的仪式本身又成为彰显后代孝心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为佛、道教以及诸多意义的附会创造了适宜的土壤。

佛教、道教的附会与演化基于民间根深蒂固的孝道观念与魂灵信仰,佛教、道家的思想教义得以迅速生根发芽,所谓盂兰盆节、中元节便是与七月十五节期相附会而产生的宗教活动。

公元538年,梁武帝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设斋供佛及僧,求其灭罪增福。这是中国最早的盂兰盆会,此后这个仪式遂在民间普遍流传。

佛经中记载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祭祀孤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一词,来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莲救母故事,乃梵文音译,原意为"救倒悬",也就是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七月十五也借此更加强化了其祀先、安魂的民俗意涵。

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之夜定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形成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

中元日为地官清虚大帝诞辰,地官主赦罪之事,传说会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下界考察,核定人间善恶并为人间赦罪。亡者鬼魂于中元期间游于阳界,故需诵经文以超度亡魂。道教地官赦罪的说法,成为七月十五祭祀祖先、安抚孤魂的一大支撑。

近现代史的尴尬与转身

时过境迁,七月十五在中国节日体系中已处于边缘,在近现代历史上处境尴尬,被视为旧文化的一部分而大受压制,许多人对其节俗活动已是语焉不详,仅留 下一个神秘背影。然而,关于七月十五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感情,千百年来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或进入成为每一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汕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香港盂兰胜会这一民俗活动,因保留潮汕文化传统根脉而别具风采。或许,中元节进入国家"非遗",更像是那个"神秘背影"意味深长的"转身"罢。

潮汕中元节的食俗:

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不仅在同一天,内容也颇相似,其主旨都是救苦救难,施济社会及冥冥间的饥饿和孤苦者。潮汕的施孤,正是来源于上述的宗教原因。

中元节的食俗与这一天的祀祖祭鬼活动互相关联。有些地方要制作此一时节特有的果品。据张彬元介绍,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新妇仔”是拇指大的小塔形果,红色、白色均有。惠来称童养媳为“新妇仔”,也许这种果品依其外形特征:结小发髻、穿小袍袄而造型的。

“荷叶包”是半圆形的棵,果边微卷作波纹状,对角捏了一指,象征茎蒂,果身用小银针压上笔直的叶脉,状如半片荷叶。

“三角楼”是三角形的果品,三个尖角各扭成小螺旋,象三个小发髻。

“六角楼”是空心小巧的果品,用剪刀对角剪成花纹。

“鸡规团”、“石榴仔”也是空心的果品,前一种是桃形,后一种是石榴形,有红、白两色。石榴是多子的果实,青年、老年和妇女都喜欢这种果品。

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主要有二项,一是施孤普渡,一是拜祖宗。施孤普渡较多是搭孤棚集体进行,由僧尼道士念经作法之后把祭品施济贫穷者。祭品有三牲、大盆白饭、米等,施孤的东西有些地方是不愿拿回家的,有些地别是部分施济,部分带回。拜祖宗除三牲果品外,还要有刚从田里收获的农作物,如引头、番薯、瓜、豆、水果及谷物制成的其他食品。

七月半潮俗蕴人道精神:

潮人有爱心、讲道义,这同样可体现潮人过农历七月十五的潮俗上,潮人有祭祖、施孤、抢孤、放焰口等各民俗活动,通过对“亡人”的施济来表达潮人的博爱精神。

施孤普渡

中元节此日,民间普遍的活动是施孤普渡,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

这一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设起普渡坛。坛前摆有上下两层桌子:上桌放一个斗灯,下桌放神像、香炉之类。斗灯内放白米、古剑、铜镜等 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坛前还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中午过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水果等祭品前来祭拜。之后便请和尚、道士各念其经,祭拜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祭拜后,主持人便将祭品或物牌子向棚下抛掷,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叫做“抢孤”。

据记载,清代潮阳县祭孤时,还出现买犁耙、水车、家具,甚至买下穷家女孩子,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撤下,买不起家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之现象。抢孤者有的将织成漏斗形状的网袋,用竹圈将口撑开,装上柄,名叫“孤承”,以承接抛下的东西。

近几年来,潮汕不少乡村,如澄海,中元节施孤普渡已较前大为简化。此日午后,人们纷纷抬凳搬桌,放在家门口,然后将祭品放在上面。祭品上遍插香火,拜后将香火插满沟边路旁,含有遍济四方之意思。这些香火是祭祀 “孤爷”的,不允许小孩乱拿。有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热心人向各家各户募捐,然后将募捐来的钱物集中买祭品,等到傍晚时分拿到郊外集中祭拜。

放焰口

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常出口喷火焰。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潮州城中放焰口时,还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公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用意为引领四面八方 孤魂前来受祭,这称之为放“水灯”。故清嘉庆《澄海县志》云:“(中元节)至晚营斋于焰口施食,放水灯照冥”。

演戏

以前,潮安、潮阳等地乡民乘盂兰胜会日子的机会,宰杀牲畜,同时请戏班来演剧助兴,颇为热闹。清光绪《潮阳县志》云:“(中元)醵金演剧,乡俗尤甚。”可见,清代潮阳乡村中元节演戏很盛。

不过,中元节演戏多是演给有钱人看的,没钱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纳有心思赏戏呢?故有民谣曰:“有钱来看戏,无食去抢孤”。中元节演戏与平时游神时节演戏相比也显得较为冷清。这是因为神仙毕竟是高人一等,而鬼是令人害怕的,所以盂兰胜会的演剧,没有酬神演剧那么热闹。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于是,孩子们常喜欢悄悄跑到别家门口偷割“稻谷”,并常因此而引起家长们的争吵和动武。为避免这一类事情发生,大人总是恐吓小孩子,不要偷别人的香,否则半夜会尿床。清乾隆《普宁县志》载该县中元节“至夜插香列烛于路”、“农民插竹挂纸钱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扬花季节,此俗或许是农民祭稻谷之神,或许是祈鬼灵以助农事。

果实许愿 在旧社会,私人的树木果实常被盗摘。于是, 有些人便别出心裁,在果树上贴上“施孤圣果”之类的标志,许愿将树上的果实为施孤之用,这样便没有人再敢盗摘了。据说盗摘的,鬼神便会出来交涉,那些盗摘果实吃的人,不免有生病之危险。这样,这果树倒因迷信而得到保障。现今,中元节很多迷信活动在潮汕已成为历史陈迹,施孤普渡活动也简化,而盂兰胜会在潮人聚集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港澳等地仍很盛行。

农历七月半鬼节的16大禁忌:

(据网络老一辈人的说法,只是传说,并无科学考证过,胆小的网友请捂眼睛哈)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拔脚毛 俗话说:「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4、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鬼魂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5、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6、晚上晒衣服 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7、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记住你的名字。

8、游泳 此时鬼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鬼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鬼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鬼就会上床和的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他们来与你分享食物。

天下潮商综合编辑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点阅全球最专业的潮商财经网站——天下潮商网(www.txcs88.cn)、天下潮商传媒官方微信(txcs88)、天下潮商官方微博(weibo.com/txcs88)、今日头条(天下潮商)、天天快报(天下潮商)、腾讯新闻(天下潮商)、喜马拉雅电台(天下潮商)、网易新闻(天下潮商)。

天下潮商传媒集团精准聚焦于全球崛起的潮商群体,整合全球潮商优质资源,以传播交流投资合作平台为龙头,以全球潮商数据库为核心,以推动全球潮商商业力量成长为使命和动力,致力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和全球潮商高端交流投资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

标签:七月 天下 果品
春曼直销有没有赚到钱的?到底怎么样? - 副本丨#x
HM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丨#x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