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健康资讯 » 正文

黔西县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彭艺:牢记亲切关怀 续写苗绣华章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我叫彭艺,家住毕节市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是黔西县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我从小在化屋村长大,对蜡染、刺绣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以来,黔西、织金一带的歪梳苗一直有蜡染、刺绣的传统,苗族妇女世代穿苗绣服饰,但仅仅局限于自己穿、自己用,最多发展到在乡村集市摆摊售卖给当地群众。

在现代文化快速发展、社会交流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曾一度面临技艺传承的困境,为了让苗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在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支持下,苗绣逐步得到传承和发展。
2008年,我开始学习苗族的蜡染、刺绣技艺,为了能够更好发展民族传统工艺,2015年我到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攻读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领大家共同创业,将少数民族妇女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2020年,我在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黔西县林泉镇高锦村,带领妇女从事刺绣蜡染工艺,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就业,带动30多户苗族村民实现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至3000元。同时,我们与黔西县化屋村扶贫车间进行合作,共同加工生产蜡染制品,带动了更多村民就业发展。
2006年5月,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与璀璨夺目的银饰交相辉映,让人赞叹不已,已被公认为是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在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现在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安置点有了1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今年2月,我们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签订了民族民间工艺传习保护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基地合作协议,公司将作为美术学院的艺术实践基地;化屋村扶贫车间成为了“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省、市、县妇联给予了技能培训、美学培养、产品品质提升和销售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如今,锦绣计划实施后,在妇联组织、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绣娘们不仅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还懂得了用产业化的标准来进行产品开发,用苗绣生产了帽子、包包、鞋子等创新产品,销售一下子拓宽了,绣娘们的荷包更鼓了。
2021年2月3日,是我人生中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西县化屋村,为我们的苗绣带来发展方向和指引:“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这是对苗族刺绣技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非遗文化的深切赞美,让我和绣娘姐妹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备受鼓舞。
锦绣计划不仅推进了民族文化传承,有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培养扶持了许多手工艺人,有效地帮助妇女群众居家就业,增收致富。村里的绣娘杨平,曾在浙江打工十多年,2019年回到家乡重拾技艺,成为签约绣娘,她现在每月有两千多元收入,还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像杨平和我这样返乡创业就业的姐妹还有许多,带着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坚信,传统的苗绣将续写更多时尚的故事,不仅要传承好苗绣,更要把民族手工产业做大做强,让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苗绣花纹图案一样绽放精彩。
原标题:《黔西县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彭艺:牢记亲切关怀 续写苗绣华章》
阅读原文

延川县关于做好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
城镇户口通迁!云南将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