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新闻资讯 » 正文

燃炸!中国女排八连胜!60岁郎平说了6个字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六连胜、七连胜、八连胜……

中国女排又赢了!
今日14时,在札幌赛区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较量中,中国女排迎战世界杯第8个对手肯尼亚队。 女排姑娘们发挥出色,以3比0的大比分轻取对手,收获8连胜,稳居积分榜第一!







接下来中国女排将转战大阪
迎来本届 世界杯 最后三个对手
荷兰、塞尔维亚、阿根廷
在本届女排世界杯迎来首胜后,郎平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目标都是——
升国旗,奏国歌!”


“升国旗,奏国歌!”
离“六字目标”越来越近的郎平总教练,
她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不愿当“铁榔头”
郎平,中国排球运动史上的一个传奇。
1960年,她出生于天津。
和现在的壮硕、挺拔不同,
小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
郎平营养不良,显得体弱瘦小。
郎平妈妈还曾一度靠小米粥为她提精神。
没曾想,彼时瘦弱的小女孩,
日后长成了栋梁之才。
16岁时,郎平进入北京青年队;
17岁成为北京队主攻手;
18岁来到了国家队。

一年一个台阶,
郎平靠的是天赋,也是拼搏。
在当时的主教练袁伟民眼里,
郎平是一个“三能”女孩。
哪三能呢?
能吃、能睡、能练。

能吃——打排球是体力活;
能睡——打排球是耐力活;
能练——打排球是技术活。
进入国家队一个月后,郎平就打主力了。
袁伟民教练对她自然是非常器重。
相对应的,对她的训练也就额外严格。
当时,郎平的训练是魔鬼式的。
有时候,甚至练到爬不起来,
需要队友们的搀扶才能走下球场。
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练。

在如此艰苦的训练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正式腾飞。
1981年,
郎平和队友们以7战全胜的成绩,
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这是中国女排的第一次,
也是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
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此后,郎平和队友们再接再厉。
1983年世锦赛,冠军;
1984年奥运会,冠军。
……
她们将中国女排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五连冠。
一时之间,社会上掀起了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浪潮。
女排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
女排故事,成为了
学生作文里最佳的励志事迹。

中国女排名扬世界,
郎平的运动员生涯
也在此期间达到巅峰。
彼时,她多次在排球比赛中夺得“MVP”
(最有价值运动员)。
而且,她还和美国选手海曼、
古巴选手路易斯一起并列为
“世界三大扣球手”。
“铁榔头”郎平不仅振奋了中国,
也震惊了世界。

不过,对“铁榔头”这个绰号,
当时的郎平可不太喜欢。
在她看来,“铁榔头”太刚了。
一不小心,这会和“暴力”“打人”联系上。
这对于20出头的女孩子可不好。
毕竟,郎平还想着谈恋爱、找对象呢。

浑身是伤的“铁榔头”
“铁榔头”是大家对郎平的赞誉,
不过,她毕竟是人而不是铁。
对她来说,真正铁打不变的,
是伤痛和压力。
几十年来,郎平一共受过多少伤,
做了多少次手术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只不过,现在举起手来一看,
两只小拇指已经扭曲了。







游学美国当“美漂”




临危受命,再铸辉煌
其实,郎平从来没想过
自己能成为排球教练。
用她自己话说:性格不适合。
当运动员时,郎平是打主攻位置的。
主攻选手讲究的是拼,是冲,是狠。











“女排精神”是什么?
是每一次比赛,
我们的目标都是 升国旗,奏国歌 !
是每一次比赛,我们都全力以赴!
“女排精神”在哪里?
“女排精神”就在郎平们的手指和膝盖上,
是那打断了连着筋,接好了继续打的
咬牙和坚韧。
祝愿郎平带领中国女排,
越战越勇,再创佳绩!
来源:央视新闻、时代楷模发布厅

标签:女排 中国
罚球有惊喜,但大鲨鱼距离“联盟强队”还有距离,5分惜败北京首钢
广州一医院为阳性高考生设置独立考场,配专门医护保驾护航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