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新闻资讯 » 正文

23位亲朋聚餐20人确诊,三地专家会诊7个危重病例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昨天中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进行了一场针对湖北武汉、荆门两地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的三地联合会诊。

杭州、武汉、荆门,通过三地远程直播形式,将邵逸夫医院分布在湖北不同“战疫”一线的专家与后方专家聚合在一起,共同探讨湖北7个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三地专家昨天连线会诊

三地专家昨天连线会诊

提高重症、危重症病人抢救率
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情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自疫情暴发以来,邵逸夫医院已派出8批医疗队189位医务人员支援疫情一线,是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中派出支援人数最多的医院。
“从目前总体防治工作来看,前线的医疗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更多的是病情比较复杂且危重的病人,如呼吸障碍患者,或有较多的基础疾病的患者。所以,提高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率,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情。”
“精准的治疗方案对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及后期康复至关重要,但重症、危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前后方的联动、多学科讨论的作用。”蔡秀军说。
荆门:
5例从危重型好转为重型
首例ECMO患者顺利撤掉呼吸机
可以讲话吃饭了

湖北荆门,注定是一场硬仗。
2月12日,35位专家组成的呼吸危重治疗团队作为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主力驰援,24小时内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零基础”上改造出了一个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收治荆门当地危重患者。
目前,ICU内有22例患者,危重型14例、重型8例,其中5例重型是由原来的危重型经治疗好转为重型的。病房目前气管插管7例,无创呼吸机2例,5个高流量氧疗,1例ECMO,下午准备再上一台ECMO。荆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ECMO治疗患者20日撤除ECMO后昨天再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可以讲话吃饭了。之前,已有5位重症患者治疗后好转,转入了普通病房。荆门首例ECMO患者成功撤掉呼吸机,在病床上竖起大拇指,和医护人员合影。

荆门首例ECMO患者成功撤掉呼吸机,在病床上竖起大拇指,和医护人员合影。

亲戚朋友包括武汉回来的23人聚餐
20人被确诊新冠肺炎
61岁的他病情危重,要不要上ECMO?

荆门现场,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省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蔡晓春;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省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刘利民;邵逸夫医院专家吕芳芳、周建仓、周勇、张俊丽、宫晓艳、葛慧青等参加。
会诊中,三地专家就7位患者实际病情展开讨论,其中援荆门医疗队6例危重复杂患者。对其中一例可能上ECMO的患者做了充分讨论和准备。
这是一位61岁的男性患者,1月24日发病,出现食欲差,1月27日开始发烧,体温38.5℃。2月12日,患者从荆门下属的县级医院转至荆门市一院,当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只有87%,有无创呼吸支持。2月14日,医疗队正式开科,是驰援医疗队收治的首位病人。患者没有明确的既往病史,入院诊断是危重型新冠肺炎,呼吸衰竭病人。
“他是我们在别的楼层病区里筛查时发现的,血氧饱和度不佳,气管插管后,转至ICU。”邵逸夫医院支援荆门医疗队专家周建仓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聚集性病例,当时刚好过年前后,他亲戚朋友包括武汉回来的23个人聚餐,后20人被确诊新冠肺炎。在荆门市一院的病房就住着他的亲兄弟、亲家等多位亲属。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情况尽管有所好转,但仍需要非常高的呼吸支持,缓解不明显,肺部CT显示病情仍在进展。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患者和邵逸夫医院医生打了个ok的手势。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患者和邵逸夫医院医生打了个ok的手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应可净教授仔细翻阅了患者的CT片后,说:“这位患者与一般的新冠肺炎患者还不一样,他的肺部影像偏实,阴影部以两下肺为主,这在普通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并不多见,因此要注意患者是否还存在心脏的问题。第二,病人二氧化碳较高,气道的通气功能较差,原来是不是抽烟,或有没有慢阻肺的基础?假如有慢阻肺的基础,可以运用相应的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气道功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旁的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点点头,接着说:“从心内科角度看,该病人的病程相对比较长,如果条件允许,病情需要的话,可以尽早上ECMO,病情若继续加重,可能会增加全身各方面器官衰竭的概率。”
“无论是否上ECMO,对患者炎症指标的监测很重要。尤其对痰的性状监测、痰的量监测、痰培养监测……”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俞云松也从感染防治的角度与医疗队进一步讨论。
武汉:
重型转普通型8人,出院4人
为52岁肾移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MDT讨论

2月15日,邵逸夫医院142人援鄂医疗队,正式整建制接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即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八楼重症病区。
截至2月27日,病区共收治患者67人,目前病区64张床位住了62个病人,病区重型患者14人,累计重型转普通型8人、出院4人。邵医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房后首例患者治愈出院

邵医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房后首例患者治愈出院

武汉会诊现场,邵逸夫医院副院长、邵逸夫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虞洪,潘孔寒、张舸、陈衍、沈丽华、周艳等专家参加。
昨天连线,讨论了一位52岁的肾移植新冠肺炎女性患者。武汉专家希望总院MDT团队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经过肾内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家讨论后,最终决定逐渐减少患者的激素用量,等待激素减量后,加用抗排异药物,继续抗病毒治疗方案。
通过三地远程会诊,三地专家一致认为,“一个个前线的好消息,增添了我们的信心,更展示了邵医团队的专业与不易。”
每周一为前线输送物资
“你们需要什么?队员们讲的永远都是病人缺什么”

“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充分整合了专家、后勤保障、互联网等各项资源,不管在前线还是大后方,不管在哪个抗‘疫’战场,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充分调动整个专家团队优势,共享医院各医疗队救治经验,为战胜病魔、抗击疫情贡献邵医力量。”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
每周一,邵逸夫医院会给前线(武汉、荆门)医疗队寄物资。以医护人员用到的药及防护物资为主,除此之外,也会结合前线医疗队需求,快递一些物品。
“我每次问他们,你们需要什么?无论是荆门还是武汉的队员,永远讲的都是病人的需求,这让我特别有感触,他们从来没有讲过自己需要什么,反而是患者需要的物品寄了一次又一次。”邵逸夫医院护理副院长庄一渝说。
给我们寄点约束具和牙垫
治疗时让患者更舒适和安全些

就在这周一,大后方刚给荆门医疗队邮寄了100个约束具,前不久还寄了100个牙垫。
约束具是干什么用的?护理副院长庄一渝说,ICU病房里,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在拔管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不会给他们注射很多镇静剂,希望等患者清醒后拔管,但这个过程患者是比较难受的,甚至会挣扎着自己把管拔了,因此,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约束。在使用约束具过程中,医疗队员们反映,目前在当地医院使用的患者舒适度不如在杭州时用的,于是特地让大后方快递100个。
病人用到的牙垫,是患者气管插管之后,由于管子比较软,需要在口腔里安放一个固定的装置,防止牙齿将管子咬扁咬坏。“以往在ICU病房里,有专门的牙垫,但当地资源有限,医疗队员们只能用其他物体来代替。他们试过用注射器,但注射器太硬了,病人咬着特别不舒服。于是,当问到他们有什么需求时,他们就提到需要牙垫。”紧接着,第二周,100个牙垫就从杭州送到了荆门。
武汉昨日新增死亡28例,确诊313例,
现有重症病6775例

据国家卫健委,2月27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27例,新增死亡病例44例(湖北41例,北京2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例),新增疑似病例452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62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525人,重症病例减少394例。
截至2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9919例(其中重症病例795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117例,累计死亡病例278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824例,现有疑似病例230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5605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5225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318例(武汉313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203例(武汉2498例),新增死亡病例41例(武汉28例),现有确诊病例36829例(武汉30179例),其中重症病例7633例(武汉677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03例(武汉15826例),累计死亡病例2682例(武汉2132例),累计确诊病例65914例(武汉48137例)。新增疑似病例332例(武汉295例),现有疑似病例1989例(武汉148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35例:香港特别行政区93例(出院26例,死亡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8例),台湾地区32例(出院6例,死亡1例)。
(原题为《23位亲朋聚餐后20人确诊,同家医院就住着他的兄弟、亲家等多名亲戚,他到底要不要上ECMO?昨日邵逸夫医院三地会诊危重病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患者 病例 医院
超级碗比赛落幕,一文了解疫情下的“美国春晚”长什么样?
最新!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增至16个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