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新闻资讯 » 正文

科技人物 |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丨-V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林为干院士生于1919年那个动荡不安的中国。受五四运动萌发的科学与民主观念之熏染,大哥林为栋投笔从戎,二哥林为梁投身革命,遗憾壮烈牺牲。林为干作为家中幼子,同样为国家积贫积弱而感到痛心疾首,决心发奋读书,将来走科学救国之路。

决心至此,林为干16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1939年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西迁昆明,他在那里拿到西南联大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林为干考入清华研究院电子工程学部电讯组继续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任之恭。然而,不断升级的战乱阻断了林为干与父亲的联系,不得不被迫中断了研究生学业。学业中断可以说是一位求学者最大的遗憾,但他却不想就此放弃继续深造的梦想。

转机出现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他考取了交通部公费出国名额,得到赴美学习一年的机会。一年学习结束后,当同去的人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回国,他却感觉自己所学知识远远不够,决定自己留在美国自费攻读博士。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可功夫不负有心人,中断了经济来源的林为干以各科全优的成绩进入世界顶尖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为了解决生活费用,他先后争取到助教和讲师资格,从此半工半读潜心研究。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为1米至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在二次大战期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微波的研究集中在雷达方面。在这以后,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扩展,微波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而又不断向纵深及交叉学科发展。而《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1994年7月号的3位法国学者认为近代卫星广播通信业所用的多模技术是由拉贡(Ragan)及林为干提出来的,其发展的基础是根据林为干及库恩(Cohn)的工作。此项工作至今尚在发展。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关于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被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应用物理》的第一页,引起国际学界轰动。这篇论文,打破了之前国际微波学界认为一个圆柱谐振腔只有两个简并模可以利用的传统认识。一腔多模理论的提出成为重大突破,为此后几十年间通信卫星大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拿到博士学位,离家六载的林为干归心似箭。听闻钱学森回国受阻并被软禁,林为干感到自己的专业极为敏感,于是暗自加快归国准备,并广泛联系在美留学生,鼓励大家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5个月后,林为干等11名中国留学生一同登上归国邮轮。船到香港,当地却以护照不对为由拒绝林为干等人上岸。他们向广东省发出紧急电报,几天后广东派船直接前往公海迎接,最终得以踏上祖国土地。

受电磁学家冯秉铨之邀,林为干留在广州任教于岭南大学,同时在中山大学授课,不久成为岭南大学最年轻的电机系系主任,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电信人才。1957年,在组织安排下,林为干举家迁往成都,参与筹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并在这所高校奉献一生。

即便是在“文革”中被关进牛棚,林为干也没有放弃他以学术为伴的生活方式。他申请用自己被扣发的工资订阅外文学术刊物,竟意外获得准许,一有空闲,他就看书学习,保持自己对国际学术前沿的了解。那段艰辛的岁月里,林为干坚信阴霾笼罩的日子终将过去,科研的价值不会被埋没。勤奋和专注,也的确带来了最终的回报。

1978年至1984年,林为干将“文革”期间的学习和研究汇集成册,先后出版《微波网络》、《微波理论和技术》、《电磁场工程》、《电磁场理论》四部专著共380余万字,成为学科经典著作。获得同行评价,林为干在我国电磁场和微波理论研究和教学领域的贡献无人替代。

林为干晚年的科研工作中,每一年都有重要论文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纪录一直延续到91岁高龄。“我要争取活到100岁,而且100岁时还要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林为干院士规划着自己的人生。他制定的奋斗目标尚未完成,留给我们的,则是自己那勤奋刻苦的身影和对祖国的刻骨的爱。

END

来源:科普熊猫

声明: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科技人物 | “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

阅读原文

标签:微波 理论
三八妇乐到底赚不赚钱?需要熟人推荐吗? - 副本 (3)丨-V
牙齿贴面代理很赚钱吗?是怎么做的? - 副本 (6)丨-V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