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新闻资讯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把性感火热的姑娘叫“辣妹”?丨%x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沃尔顿 群学书院

风靡全球的辣妹合唱团(Spice Girls)

数世纪以来,人们直习惯将性诱惑比喻为“热”(hot),直到如今,当谈到某人外观上具有吸引力时也流行使用hot。"hot"这个词,是对滋滋燃烧、暗流汹涌、炙热难耐这些词最简单直接的概括,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其肉体欲望对象共同特质的高度总结。

本文节选自美国作家斯图尔特·沃尔顿 (Stuart Walton)的新著《魔鬼的晚餐:改变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

辣椒不仅是一种流行趋势,还有着迷人的历史。从美洲的一株野生植物出发,搭乘16世纪殖民者的航船来到欧洲,成为伊比利亚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而沿着东方的贸易商路,与芥末、胡椒相遇,大大提升了印度半岛美食的观赏性与口感;之后又在欧洲大陆中部和东亚各国传播开来,成就了口味独特的匈牙利牛肉汤和“色红,甚可观”的中国菜……

如今,世界各国的零售货架上都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辣味品。辣椒在食物全球化的风潮中所向披靡,产生了人类食物史上一种复杂、奇特的嗜辣潮流。

辣椒还经历了非比寻常的文化之旅:

它是来自地狱的烈焰之火,也是情欲和性感的象征;

它是代表邪恶的魔鬼菜,是诉诸暴力的武器,也是抵挡恶灵的护身符;

它成就了超级英雄,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也是“男性傻瓜理论”的见证者;

它是一种食物,一种生活方式,一次精神对生物本能的胜利;

它甚至肩负着拯救人类味蕾的使命……

沃尔顿在本书中对辣椒的植物学、传播史、烹饪史、文化史,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独特的新探索。

热辣尤物:辣椒与性

文 | 斯图尔特 · 沃尔顿

来源 | 《魔鬼的晚餐》

数世纪以来,人们直习惯将性诱惑比喻为“热”(hot),直到如今,当谈到某人外观上具有吸引力时也流行使用hot。"hot"这个词,是对滋滋燃烧、暗流汹涌、炙热难耐这些词最简单直接的概括,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其肉体欲望对象共同特质的高度总结。性感的人被称为 The Hots,比如“辣妹”。你最近的约会对象可能是一位“热辣尤物”(hot stuff),但你与旧情人的关系也有可能“余烬未了(old flames)。之所以会把性与热联系起来,可能来自对性冲动时血脉偾张的生理现象的联想,可能源自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的炽热性情,也可能来自生育繁衍时的“如火如荼”(in heat)。

在许多古老的隐喻中,性欲都被描述成一种燥热的状态。《旧约 · 雅歌》谈到情欲时说:“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古典文学里常常可见有关“爱情之火的隐喻,类似的用法跨越了国家与民族。中国晚明时的白话诗人冯梦龙在他所著的《古今小说》里就写到了一对两情相悦者,在“对饮十余杯后,欲望像火一样燃烧”的故事。最后一个例子也说明激情之火可以通过摄入一些食物而点燃。最典型的食物莫过于酒精,以及除此以外数百年以来被看作催情剂的其他食物。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否定了所谓“催情食物”的功效,但有关食物能“壮阳、催情”的理念还是深入人心。芦笋、黄瓜、牡蛎、无花果等食物因其自身独特的与两性的生殖器官相似的形状,而被视作可以催发情欲。其他诸如酒精饮料或巧克力之类的食物,被当作催情食物的原因仅仅是能让食用者心情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更有可能坠入爱河。但辣椒与这些食物都不一样,人们无法忽视它的辛辣炙热与火热性感或是性欲何其相似,无怪乎辣椒能在各个时代的爱情传说中穿梭自如。

△《古今小说》插图

如今一些伪科学坚持认为辣椒具有催情的功效,既然辣椒能够释放内啡肽,就能保证食用者的头脑放松愉悦,为拥抱做好准备,然后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会做好准备。根据网站eatsomethingsexy.com的说法:

哪怕轻咬一小口辣椒,也能帮助你催发情欲。只需一小把辣椒,就能让体温蹿升,让你有宽衣解带的欲望,让你的嘴唇丰满柔嫩,富有亲吻欲。毕竟,据说所有的热能都可以给身体带来视觉效果上的性感红晕。

但现实并非如此,辣椒素更有可能降低而不是升高关键部位的体温,丰满的嘴唇只是一种假象,背后是辣椒素造成的灼热甚至疼痛。像这样被辣椒辣肿的两对嘴唇,连碰到都会刺痛,更别提亲吻了。不过我们也得承认,光线合适的话,任何潮红的面色看上去都情意荡漾,这倒是很容易让人把持不住。在情人节前后的报纸、杂志所刊登的文章中,关于辣椒催情的说法一再推波助澜,常常还带有所谓的专家权威“验证”。辣椒催情说并非现代产物,追根溯源的话,古已有之,可以说是中世纪和现代社会早期的民间传说在后现代社会的一种嬗变。

16世纪时的欧洲文化面对辣椒时的态度十分谨慎,甚至恐惧,种种拒不接受的态度都源自他们的担心。他们对这种来自遥远异域的食物满怀戒备,毕竟这些食物来自的地区气候极端,生长这些食物的土地上的土著人衣不蔽体,甚至不忌讳吃下人的尸体。吃下这些食物,可能会让那些毫无戒心的人产生类似的行为退化,在殖民主义者的文明社会引起道德上的骚动和倒退。辣椒到达新教占据主流的欧洲北部地区时,那里的人们正拉响精神警报,力劝民众远离南方天主教徒,尤其是神职人员纵欲的腐败生活方式。如果早期清教徒和路德教徒的饮食在斋戒日以谷物和蔬菜为主,在宗教日和节假日以简单烹饪的鱼和肉为主,那么在这种对香料敬而远之的饮食系统里,热辣的辣椒自然很难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事实上,它们的辛辣功效正是当时的学者、草药学家和医生警告人们不要食用辣椒的原因。然而,辣椒总是有更多面。辣椒给生理上造成的火辣感受让人不自觉地紧张甚至恐惧,同样地也蔓延到了天主教的中心。玛丽亚 · 帕斯 · 莫雷诺(Maria Paz Moreno)就曾在她有关马德里烹饪史的笔记中指出:

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博物学家何塞 · 德 · 阿科斯塔(Jose de Acosta)虽然建议食用[辣椒]来促进消化,但也反对人们滥用辣椒,尤其是青少年,吃过多的辣椒对其健康,特别是灵魂都有损害,因为辣椒会提升食用者的肉欲。

香料会刺激性欲的这种疑虑最早可以追溯至罗马时代。基督教传入罗马以后,又得到盖伦医学派的进一步支持。辣椒传入欧洲前的很多年中,胡椒、肉桂、生姜、丁香和肉豆蔻这样的东方香料在体液学说中都被归类为“热”和“干”。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具有“热性”的香料当然会为他们的肉欲冲动火上浇油。《旧约 · 雅歌》中,情人幽会的密所总是飘散着辛香料的芬芳;伊斯兰的天堂花园里也摆满了异国风味的食物。因此,正如香料历史学家杰克· 特纳所写的那样,“辣椒所代表的性感是显而易见、无须整述的事实”。

方济各会成员、百科全书派作家、英国人巴塞洛缪(Bartholomew)曾于13世纪写到,香料的催情作用是宇宙运转规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义上说也是医药学和占星术的一种展现形式,并且可以为后者所解释。香料商是传说中维纳斯星相下诞生的几个低贱的职业之(其他职业还有歌手、珠宝商、音乐爱好者和女装裁缝)。

在新婚夫妇的洞房花烛夜里,增添一点桂皮和肉豆蔻可能对双方共浴爱河大有裨益,这样的传统食谱直到18世纪仍在英国流行。但人们也有种共识,那就是日常生活中若是沉迷于香料的催情作用只会腐蚀灵魂。不难想象,辣椒在引入、登陆欧洲海岸的过程中散发出何其耀眼、让人心神不安的光芒,这样的受关注程度在之前只有胡椒和生姜能够匹敌。和之前的香料一样,辣椒之后也被小心定义,纳入欧洲食物对应的精神列表中。

△肉豆蔻

体液学说至少看起来还披着严谨科学的外衣,遗憾的是在随后几个世纪,却让位于一些所谓饮食学的更不着边际的想象的呓语。比如长老会成员西尔维斯特· 格雷厄姆(Sylvester Graham),19世纪最偏执于抨击外在污染源的精神捍卫者。格雷厄姆热衷于批判日益增长的男性自慰行为,反复重申手淫会给身心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他也把肉欲的腐蚀作用和会引起肉欲的刺激物联系起来一同抨击。这些不洁的食物包括茶、咖啡、酒精、肉类,以及少不了的辛辣菜肴。为了确保人们养成清心寡欲的健康饮食习惯,他发明了全麦饼干,一种用粗筛过的全麦面粉烘烤而成的寡淡饼干,吃时也不蘸糖或奶油。他总喜欢对年轻人的贞操观指手画脚,用那种一如既往、高高在上的监控腔调,简直可以作为独断专行言论的代表:

各种刺激和热性的食物、味道浓郁的食物、丰盛的菜肴、不加节制地吃肉,甚至吃得过饱,以上这些或多或少——有一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生殖器官的兴奋和敏感,而肉欲会对日常生活、心智乃至道德产生恶劣影响。

为了表示同情,我们不防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格雷厄姆的年轻读者们也许会听从导师关于香料的严重警告,小心谨慎地避免其不良影响。但有时,在一个失去监管的晚上,与女朋友共度良宵之前,他会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的晚餐牛排撒上过多的红辣椒粉。

如果说关于辣椒和性之间真有什么科学发现的话,似乎辣椒素和男性性欲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按格雷厄姆所说的吃下辣椒—激发性欲的顺序,而更有可能以一种相反的顺序进行。换言之,辣椒并非挑起汹涌性欲的因,而更有可能恰巧是一个已经被心理预设的食物偏好的果。至少从法国南部格勒诺布尔一阿尔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可以证实这一点。该研究对114名中青年男性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是让他们自由选择盐和辣椒酱作为一碗土豆泥的调料:

内源性唾液睾酮的指数与实验中个体自发选择消耗的辣椒酱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对辛辣食物的行为偏好与内源性睾酮水平相关。

人们对于这项研究的普遍解释为,辣椒素将会提高食用者的睾酮水平,增强男性性冲动的能量,还能强化他们自我肯定、争强好胜等社会行为。然而这篇硏究结果在发表时,它的主要作者又补充说,以上效果目前只能在啮齿动物身上观察到。所以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正是因为社会中的某类男性喜欢被看作无所畏惧的探险者或酷爱迎接挑战的冒险家,希望在各个方面都拔得头筹,也因此自发培养出一种爱吃有挑战性食物的口味偏好。相关性并不自动等同于因果关系,而吃辣能催情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信念,背后必然经过许多媒体对尚且模糊的一些发现或概念的添油加醋、以讹传讹。

每一项研究似乎都有一个与之对应且完全相反的实验结论。关于辣椒的催情效能,就有《临床性医学教科书》(The Textbook of Clinical Sexual Medicine)给该话题泼了一桶冷水:

尽管B-内啡肽能作为止痛剂和愉悦诱导剂,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它们能因此帮助摄入者增强性欲。相反,以几只老鼠为对象的实验结果表明,增强B-内啡肽以后,老鼠交配行为反而受到了抑制。

与此同时,2017年,丽塔 · 斯特拉科沙(RitaStrakosha)自费发表了一篇未经科学证实的论文,认为同性恋是饮食不平衡的受害者。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常常混作一谈,这篇题为《现代饮食和压力导致同性恋》(Modern Diet and Stress Cause Homosexuality)的论文,创下了该种错误水平的新低。作者说,同性恋行为很容易纠正,只要他们坚持进食正确的食物,同时远离错误的食物即可。她所谓的“错误的食物”包括“油腻或高热量的食物、辛辣的菜肴、柑橘类水果和碳酸饮料”,这不禁让人感到奇怪,如果按照她的饮食理论,如今世界上发达国家有此类饮食习惯的人岂不是都会成为她眼中可以纠正的“病人”(同性恋)?

源自中世纪的“征象说”理论(doctrine of signature)到了现代也不乏追随者。所谓的“征象说”理论即是以形补形。如果某种植物的果实或枝叶看起来像某种特定的人体器官,那么将这种植物入药的话也就能治愈对应器官部位的疾病。因此无须过多解释和鼓吹,也能感受到彼得辣椒多么适合拿来当作性障碍对症的明星食物。彼得辣椒属于一年生辣椒,它的起源地至今仍无法确定,今天的生长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一带,史高维尔辣度指数在中等水平,但有一点绝不平凡——可以说是夺人眼球的一点,彼得辣椒无论从形状还是比例上看都像是男性的生殖器官。这种辣椒的外皮呈现诱人的红色,甚至还有一种在解剖学上也无法理解的黄色(如果有异国情调这一说的话)。从自然品种的原始形态开始,经过几代人有目的的精心培育,如今彼得辣椒的外形已经活灵活现。在追求最辣辣椒的运动开始之前,辣椒专家让· 安德鲁斯就曾经写道:

这种外形劲爆的浆果吃起来太辣了:因此,它被归类为装饰性辣椒。或者我们应该说,对于见多识广的园丁来说,花园里有这种辣椒也多了一种谈资?

将让你嘴唇辣到像是着了火般疼痛难耐,与温柔和坠入爱河两者联系起来看似过于牵强。与辣椒所带来的灼烧感相比,还有一种更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回到辣椒的同性类比问题上,为了让问题更有说服力,那么除了把辣椒素带来的灼热感作为性欲控制下的炙热的隐喻,还可以仔细考虑一下辣椒作为辛辣香料促进人们警觉性的意义。所有的香料都是这样,在饮食中不但充当了刺激或是芬芳的调味剂,也能让日常摄入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甚至糖类等不再平淡乏味。香料为味觉增加了更多的维度,当不同的香料组合在一起时,维度就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辣椒更是如此。即使食物本身已经足够美味,但加入辣椒后它的味道会更具诱惑性和主动性,因为辣椒为其增加了一种单纯和简单之外的感觉。辣椒创造了一种清醒、敏锐的反应能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超越了通过简单进食来得到满足的模式。而在辣椒的提酲下,身体的某些器官会被唤醒,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当然,能否享受这种身体变化取决于个体所能忍受的辣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犹不及,太多的辣椒刺激难以承受:但对于那些执着的辣椒狂热爱好者来说,在到达极限之前的辣度区域,无疑是勇敢探索各种感官冲击的最佳前奏。

正如爱恨之间通常只隔一线,辣椒的感官刺激与变成彻底折磨的距离也近在咫尺。一旦僭越了那条线,辣椒的炙热烈焰就将发挥它致命的威慑力。

THE END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把性感火热的姑娘叫“辣妹”?》

阅读原文

标签:辣椒 食物
菏泽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丨%x
A股最贵分手!千亿疫苗巨头董事长离婚,妻子分得235亿丨%x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