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生活资讯 » 正文

李兰娟院士推荐新药涉嫌利益输送?真实情况或是这样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疫情有关治疗药物研究一直在推进。2月5日,有自媒体以“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为题对李兰娟院士及其于2月4日晚间发布的科研进展进行了质疑。
截至记者发稿,该文章已删除。但其中关联仍在持续发酵。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展开了进一步采访。
起因:一则科研公布
事件起因于2月4日晚间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一则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尔(国家药监管理局审批名称为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据公布数据,上述药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多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布中定性说法是“可有效抑制”,此前,就双黄连口服液事件人民日报曾指出“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试验”。
据界面新闻,上述药物“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结论是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出,具体疗效仍需临床验证。
基于上述科研结果,李兰娟院士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同时,团队成员、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转折:关联关系遭质疑
从科研上来看,上述公布是科研人员对自己阶段性科研成果的一种“官宣”,但经过层层解读后,事件走向了另一种方向。
2月5日,有自媒体内容指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子名下公司出品,并指出:“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2个药物,是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等机构的研究成果。
第三方机构天眼查显示,李兰娟与其子郑杰分别为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的董事、董事长。
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的高管信息,来源:天眼查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打造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平台,与医药研发并不相关,其主要方向为:
1.抛弃原有以业务流水线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改为以医疗服务中各个服务对象为基础模块的区块化产品体系;
2.抛弃原有以医院财务、医院服务流水线的产品架构,改为以患者数据为核心平台的产品架构。
事实上,上述两种药物是从众多抗病毒药物中“筛选”而来,药物本身与李兰娟母子并无关联。
据新京报报道,阿比多尔系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发,早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请了阿比多尔制备预防和治疗SARS病毒药物。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有6家企业生产相关药物,分别为: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石家庄中硕制药、江苏吴中医药、江苏涟水制药、石家庄四药和海南先声药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的相关药品信息
而达芦那韦商品名称为普泽力,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系强生在华子公司),2018年7月23日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李兰娟与上述7家企业的关联后发现,并无直接利益关联。
针对有网民对“院士”或其家属开办企业的质疑,《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并无法律禁止这一做法。相反,为鼓励院士通过创业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一些城市或者机构出台了不少鼓励措施,比如长春市对院士创业给出最高五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国工程院也推出了“创新领军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后续:多家机构进行药物筛选
那么,李兰娟院士团队关于阿比多尔、达芦那韦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多方资料发现,上述药物系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下称树兰医院)牵头开展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靶点机制预测和药物虚拟筛选”项目组科研成果。
该项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病毒靶点-宿主蛋白的分子对接预测模型,对151个已经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发现其中4种药物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阿比多尔和达芦那韦的抑制效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到证实,另2个预测药物还在进行实验室检测。
公开资料显示,树兰医院成立于2014年,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之夫郑树森。天眼查数据则进一步显示,树兰医院与李兰娟院士家族关系紧密,李兰娟为该院董事长,其子郑杰为董事兼总经理,郑树森为董事。
树兰医院股东及高管图,图片来源:天眼查
而前述科研项目则脱胎于2019年立项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医药卫生学部牵头,李兰娟为项目组长,郑树森等十余人为项目子课题组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图片来源:中国工程院
因而,前述科研成果确系李兰娟院士团队“出品”,尽管项目牵头方与李兰娟院士一家有诸多关联,但并不能推论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的结论。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已上市药物中筛选出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物是对抗疫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已上市药物已经过毒理、药物代谢等研究过程,只需确认其对新适应症是否有效即可,这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时间。”该人士表示。
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通过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等方法筛选出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此次,李兰娟院士选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筛选药物也只是众多药物筛选方法中的一种。至于药物疗效仍待下一阶段的研究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在此之前,盲目追捧或质疑均非理性之举。
特效药什么时候出现?
昨晚(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
特效药什么时候出来?王辰院士回答白岩松提问时回应称:“根据前期的结果,我们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
详细回应戳视频↓↓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启动
首批重症患者今天将接受用药
2月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启动。
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支持下,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已完成临床试验的注册审批工作,第一批病例入组工作也已就位。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2月6日将接受用药。
这是新华社记者2月5日下午,从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召开的科技部应急攻关“瑞德西韦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介绍,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公司的在研药物,在前期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均显示出对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国外已开展瑞德西韦针对埃博拉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近日,我国学者报道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也有较好的活性,但在人体应用前仍需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期待瑞德西韦在临床中的表现。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启动会上表示,各界对这一试验有期望,但有无效果,还需要等待严格的科学试验结果。
据介绍,目前药品运输、分组编盲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由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研究将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临床一线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中进行,拟入组761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展开。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音乐家协会、西安演艺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原创抗击疫情歌曲《最美的温暖》,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
编 辑 | 张姮姮 校 审 | 张 妍 校 对 | 白琼瑜
来 源 | 科工力量、现代快报、央视新闻、新华视点、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李兰娟院士推荐新药涉嫌利益输送?真实情况或是这样》

点击领红包
中国建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一行赴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部考察调研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