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生活资讯 » 正文

[许世友,高干子弟]许世友之子告诫儿女:我把高干子弟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戴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大河网12月6日消息,“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严格,不许我们有半点特殊。他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孜孜不倦地工作,一切都听从组织上安排。”11月24日,在河南新县许世友将军之子许光墓旁,提起父亲许光,今年52岁的许道仑眼含泪花,“对老人要孝、对国家和党要忠诚,做人低调为人诚实,这是我从父亲身上传承下来的。”

从军时期的许光和许世友写给他的信。
在许道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很严肃,好像都没怎么笑过。“1978年的一天,我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皮夹,里面有5块钱,我想都没想就交给了班主任。在那个年代,5块钱不算少,学校知道后,专门办了个黑板报表扬我。一回到家,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确定是真的后,很开心地笑了。看到父亲笑了,我一连激动了好几天,比得到任何奖励都要高兴。”许道仑说。
伴随许家“家规”成长的许道仑小时候身子骨一直较弱。
1980年暑假前,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要和儿子做一笔生意:“你上山砍柴,我以一斤一分钱的高价收购。”许道仑一听,高兴坏了,市场上一斤柴才五厘钱呢!那个暑假,许道仑都是在西大山上度过的,每天至少能砍两大担柴。有一天,为了多砍些柴,天黑了许道仑还没下山,迷了路,怎么也走不出熟悉的大山。正在担惊无助时,听见了母亲熟悉的声音……难忘的暑假过去了,许道仑收获颇丰,不但瘦弱的臂膀有了肌肉块,而且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了“巨款”。
从父亲手中接过“巨款”的那一刻,许道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许光和孙子一起。
许道仑1981年在青岛当兵,1985年复员,快复员的时候,许道仑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我就要复员了,你看怎么办?”许道仑当时有一种想法,在部队里提干。可父亲给他的回信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你已经光荣的完成兵役,可以退伍了。”
许道仑很少和父亲通信,这封信许道仑一直留在身旁,作为对自己的警醒。
“如今我在县人防办工作,从来没有将自己当做‘红三代’、‘官三代’”,许道仑说,很多时候不是他人提醒,自己已经忘了是许世友的孙子。许道仑和妻子结婚时,也不让妻子找工作,“怕给组织上添麻烦”,如今还在街上摆摊。
许光写给许道仑的信。
许门家风三代传,对自己的孩子,许道仑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将军爷爷,“不要让孩子们知道祖辈和父辈那些骄人的事情。”
许光的坚持,子女们在成年后都逐渐理解。许光的女儿许道江曾回忆,许光数次带着他们去南京、广州军区看望许世友,在饭桌上聊得最多的,就是家乡的建设。许道江说,爷爷总是告诫他们不要骄傲:“你们同学的爷爷,要活到现在,都比你爷爷官大,他们为国家牺牲了。所以你们要珍惜现在,现在的困难又算什么,想想红军当年!”
许光生前居住的房屋。
1994年《一代名将许世友》出版时,许光写下的纪念父亲的文章《深切的怀念》,曾有这样两段话:
“艰苦朴素是父亲的本色。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军服、布鞋或草鞋;外出戴的是草帽……他留给我们的唯一遗物就是一个木箱,木箱里装的是旧军服。”
“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严格,不许我们有半点特殊。他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孜孜不倦地工作,一切都听从组织上安排。可是,他对战友的家属,特别是对烈士的子女都关怀备至。”
许光将父亲的来信珍藏在一个箱子里,常翻看却不轻易示人。他常对儿女说:“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他留给子女们的,也正是旧箱子和里面的旧军便服。(本文原题为《许世友之子许光:高干子弟的帽子不能再戴了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大北农辽宁孙公司疑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已处置2万头生猪
大庆市政府投入100万,信用卡刷卡满减活动来啦,带你一图了解↘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